淡化乳腺癌术后疤痕,3点内容值得一看!
作者:盛龟龟疤痕,是经历乳腺癌治疗的人群都要面对的难题,其存在会增加患者的惊恐疼痛与敏感障碍,损伤患者运动部位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并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那么,乳腺癌治疗期间会产生哪些疤痕?而这些疤痕又该如何正确护理呢?
一说到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疤痕,大家首先会想到的疤痕是手术后留下的刀口,的确,不管是乳房切除术还是保乳术,都会在胸部区域留下疤痕。但除此之外,其它一些治疗方式也会造成皮肤表面损伤而留下疤痕。
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可能会在腋窝下方留下疤痕,可能会出现皮肤紧绷,导致疤痕组织拉伸,从而看起来更加明显;
在手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可能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圆形疤痕,疤痕的数量由使用引流管的多少与时间长短决定
在化疗时,若患者采用的是PICC、中心静脉树叶装置,也可能会在前胸、手臂等处留下导管口疤痕。
放射治疗时,因放射线的照射可能也会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纤维化,受到剂量的影响,照射部位血液供应不充分便会形成瘢痕性改变。即使是短期影响,比如水疱疮或者擦伤,也会留下永久的痕迹。亦或是接受广泛的放射治疗后,胸部上可能会出现永久性“晒黑”的现象。
我们无法避免术后疤痕的形成,但是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防止其恶化发展,帮助恢复皮肤本来样貌。在手术后立即开始进行疤痕护理,至少持续一年的时间,直至疤痕恢复并趋近于正常肤色。
研究表明,偏深色或极白的肤色更加容易在疤痕上形成增生,同时,年龄小、术后感染、化疗、不良生活习惯、伤口的拉伸等因素均有可能加速疤痕增生,导致肥大性、增生性瘢痕形成。而根据一项关于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辛辣饮食习惯者、下颌部损伤者、挫裂伤者以及有瘢痕家族史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形成瘢痕增生。
表引自:面部外伤美容缝合术的疗效观察及术后瘢痕影响因素分析
那么知道了疤痕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我们到底该如何护理疤痕可能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部分,其实乳腺癌疤痕护理大抵分为手术护理、长期恢复与化妆品及其它医疗干预三个方面。
手术护理:手术结束后,减少疤痕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感染的发生,而许多患者因携带引流管更加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保证引流口干燥洁净,避免引流管悬垂,这都是避免感染的有效方法。然而,吸烟与饮酒都会造成疤痕愈合时间延长,烟草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尼古丁的摄入会影响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降低机体清除微生物的能力与胶原蛋白合成能力,影响伤口愈合,增加疤痕增生的可能。酒精则会导致人体脱水,减少氧气与免疫细胞流向伤处,氧气的减少会增加细菌的繁殖造成感染,而免疫细胞是我们体内的细菌防卫队,它的减少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对细菌毫无抵抗,加剧感染,这和夏天不建议大家在小伤口处贴创口贴是一个道理,同时,酒精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疤痕发红肿胀,产生增生。因此在恢复期,不论是出于对疾病恢复的考虑,还是对防止疤痕增生恶化的思量,都应当戒烟戒酒。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加重色素沉着,因此做好防晒十分重要。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也十分利于伤口的恢复。《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将6个月内的瘢痕归为瘢痕早期,在此期间,越早进行干预,越有利于外观的改善与症状的减轻。故在伤口愈合后尽早使用抗瘢痕药物,持续3-6个月后,就可以达到瘢痕基本“褪红”的目标。为防止伤口张力过大导致增生,患者可以从缝合后或拆线起,就坚持使用减张器。
长期恢复:在伤口得以充分恢复后,同时征得医生的同意,可以对疤痕组织进行按摩,以帮助疤痕处恢复健康。常见的手段有松解、压迫疗法与外用膏药,松解法针对术后相对平整的瘢痕,即没有增生现象,用手法松解粘连的肌肉就可以轻易修复淡化。其次,压迫疗法对于手术疤痕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越早开始越好,在伤口愈合之后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了,同时在医生的建议下涂抹膏药可以有效缓解放疗后的疤痕疼痛。在松解后,可以咨询理疗师进行一定的伸展运动与手臂锻炼,以放松紧绷的肌肉组织,恢复上半身运动。切记切记,不论是哪种手段,都要适度,松解与压迫的治疗手法并非越重越好。
化妆品及其它医疗干预:激光治疗、局部漂白、化学剥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疤痕显得美观,但是效果因人而异,比如皮肤较深的人群可能就并不适合此类手段进行干预。同时也有针对大切口产生皮肤凹陷的脂肪注射技术与皮肤填充技术。但这些干预手段一定都要在咨询医生后且完成了完整的抗肿瘤手术后再进行。除此之外,选购一些化妆品,例如遮瑕、粉底等也可以改善疤痕的视觉外观,纹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处理疤痕方法,但一定需要谨慎,避免感染发炎或其它皮肤疾病的发生。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拥有美丽的肌肤,也都可以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更多好文
你应该了解的乳腺癌基因检测
请查收!乳腺癌饮食指南来了!
三阴性乳腺癌,真的还是杀手吗?
免费咨询
微信添加小助理,您可以获得: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
文章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