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纠结,保健品和营养补剂应该这么选!
作者:许柯
十一刚过,相信很多人都回到家乡探望了父母,而回家自然是不能空手而归,这时保健食品就成了大家最好的选择。特别是灵芝孢子粉、小分子活性肽、人参等保健品更是深受肿瘤患者家属的青睐。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孝心的表现,更是将治疗癌症的信念寄托于这些“药物”上。
然而这些昂贵的保健食品究竟能为癌症治疗带来多少益处呢?它们又与肿瘤患者经常使用的营养补剂有哪些区别?是不是在食用了保健食品后就不需要继续服用营养补剂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辨别一下保健食品与营养补剂的区别。
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剂的区别?
想要弄清二者的区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定义入手。
保健品: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营养补剂:由1种或多种必需的营养素按规定的工艺要求生产销售的口服产品。主要特点为不以食物为载体,而是以胶囊、片剂或口服液等剂型出现。
也就是说,保健食品即使拥有一些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但它仍脱离不了食品的本质,即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需求的物质。对于诸如疾病等特殊情况保健食品是无能为力的。而营养补剂则属于药品,是专门研发用于营养不良等相关疾病的治疗的。
为了让大家更加形象的理解二者的区别,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如果我们发现咽喉不适我们通常不会立即吃药,而是会选择金银花、罗汉果、胖大海等泡水喝来缓解咽喉的不适。但如果喉咙的不适持续发展为发炎,出现发烧、咳嗽的情况,此时喝水就无法解决问题了,只有立即用药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当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冲泡一些金银花、罗汉果来喝,但肯定不会去吃药,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此外,相比于保健食品,药品无论是生产还是审批都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因此药品具有明确的疗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而保健食品则不然,它无需经过临床试验,可直接投入市场,自然也就没有明确的功效和适用范围,而其是否存在可能的不良反应也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这并是说保健食品存在健康隐患,凡是能获批上市的商品,即使是作为保健食品上市也要经历食品安全的考核。只是相较于药品而言,保健食品更像是处于模糊地带,疗效、适用范围都不如药品一般清晰明确。而这也就给了一些不法商贩可乘之机,他们往往会夸大自己产品的治疗效果,将其充当为药品。因此,大家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杜绝购买这种“以食充药”的产品。
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剂该如何选择?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无脑选择营养补剂就好了。其实不然,保健食品也还是具有调节营养、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的,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也能为肿瘤患者带来不少的益处。但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的选用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否。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状况的患者自然是需要选用营养补剂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恶液质的发生;而对于没有营养问题的患者,自然可以使用保健食品来改善身体状况,提升免疫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后续的治疗。
然而此时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判断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其实对于大部分肿瘤患者而言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营养问题,哪怕吃饭、睡觉、运动都没问题的患者也可能存在营养问题。有数据显示,约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其中约20%的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状况的判断千万不能马虎,更不能单纯的以“能吃饭”为标准。
以下四个方式可以帮助大家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3个月内非自主性体重下降3kg 或原来体重的 5%以上 。
[*]进食和需要量比,减少1/3持续1周以上。
[*]BMI<18.5 【BMI=体重kg/身高m² 注: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身高(米)²】
[*]化验:血白蛋白(ALB)或血红蛋白(HB)等指标低于正常值。
如果你符合上面四条中的一条或者多条,需到医院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的评估。一旦确诊为营养不良就需要接受专业的肿瘤营养治疗,包括使用营养补剂、调整饮食等方式。
总结
营养补剂和保健食品并不可以互相取代,二者的使用场景不同,用处也不一致。进食保健食品通常只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等基础作用,而营养补剂才具有治疗营养不良的作用。千万不要把诸如灵芝孢子粉的保健食品当做可以改善营养状况甚至是可进行肿瘤治疗的药物,也不能将营养补剂当做保健食品一样随意进服。同时,在选购产品的时候也要记得区分营养补剂与普通的保健食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让它们物尽其用,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页:
[1]